近日,为总结推广数字乡村建设先进经验,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2025年河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典型案例》正式发布,并在9月25日于开封市兰考县召开的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进行推介。我校由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訾鹏、视觉传达专业负责人高雅真带领的“艺心益农”设计服务团队的乡村振兴实践成果成功入选该典型案例集,标志着学校在服务国家数字乡村战略、赋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获得高度认可。

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由中央网信办主办,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数字乡村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相关任务。会议期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政策解读,发布了数字乡村建设成功案例,并组织与会代表赴兰考县大数据中心、付楼村等地进行现场调研。各省(区、市)网信办、相关部委及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艺心益农”设计服务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设计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数字化设计服务新模式,以数智驱动实现了从传统帮扶到数字创新赋能的三重升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从“传统设计”到“数智设计”,技术赋能提质增效。 团队将AIGC、三维数字建模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于设计全流程,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与创新能力。在为黄泛区农场打造“万柿番喜”品牌形象时,借助AIGC技术实现了设计方案的快速迭代与优化,大幅降低了专业设计门槛,为县域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贴合需求的数字化设计资源与服务。
从“产品包装”到“品牌赋能”,产业链条乘数效应凸显。 团队着眼于区域特色产业长远发展,提供从产品包装到品牌体系构建的全链条设计服务。其为光山县精心打造的“光山十宝”系列品牌及产品,已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近5亿元,有效帮助7300余户农民实现增收,并围绕产品包装、手工艺加工、电商销售等环节,为当地创造15700余个就业岗位,切实实现了“设计一个县域,带活一条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乘数效应。
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自强”,人才培养激发内生动力。 团队牵头成立“艺心益农”设计服务联盟,通过系统开展智慧设计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干部、本地企业和农户的美学素养与数字技能。目前已培育联盟核心成员超百人,初步构建起县域自身的数智设计思维与应用体系。同时,团队依托“数智设计培训”与相关返乡创业项目,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人才活力,夯实了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
此次艺心益农设计服务团队的实践成果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并在全国平台发布,是我校持续深化产学研结合、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生动体现。学校将继续支持师生团队发挥学科专业特长,聚焦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工大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