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设计艺术学院举行“博物馆100计划”专题讲座

作者:刘怡涵 发布于:2021-03-31 13:40:15 点击量:

3月29日下午,设计艺术学院地域文化与环境系统设计工作室邀请了博物馆100计划创始人朱沉浮,设计艺术学院18018报告厅举办了题为“博物馆100计划”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地域文化与环境系统设计工作室负责老师刘怡涵主持,2018、2019全体同学以及2020级部分学生聆听了讲座。

朱沉浮老师是田野文化博物馆100计划联合设计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大学生创业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博物馆高研班负责人、2018年度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新型城镇化专项人才、2017年德国包豪斯魏玛校区建筑学院访问学者、2019年度秘鲁国际艺术节中方策展人、郑州大学专题设计实习特邀导师以及2019年度阿联酋设计之巅发起人。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文化才是城市最大的不动产,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精神气息所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其独特存在,而不是“千城一面”。而文化的价值体现、最大根系就在博物馆。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了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成为了一个培养民族未来、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场所,这也是朱沉浮老师开展博物馆100计划的原因之一。

为了实现这个博物馆100计划的梦想,朱沉浮老师走遍了亚洲、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朱老师说,当他站在博物馆内,每一次面对着不一样的文物,仿佛都在与历史隔空对话,这也正是博物馆的魅力所在。在这一次次的足迹中,他逐渐明确了自己建设博物馆的方向。

在讲座中,朱沉浮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案例,分析了我国当前博物馆的现状与前景,以及未来博物馆发展的方向与趋势。目前,国内博物馆的设计开始摒弃以往千馆一面的现象,越来越重视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和当地风土人情与文化符号的融入,这是无数设计师对既往现象的反思、对独特文化的提取和对美好追求的结果。朱沉浮老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中提到的文化自信,就涵盖博物馆。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朱老师提出一种设计理念:将空间与装修设计、公共艺术、导向设施和机电设备相结合,用艺术思维和科技方式将博物馆设计激活,优化博物馆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塑造城中博物馆的核心精神与文化格调,构建出一个宜人、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空间体系,活跃城市人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创造永续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文化遗产。他说,在中国现有博物馆建设中,设计者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将文化和旅游与教育相结合,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化、从基础功能到人文的转化、从经济腾飞到文化腾飞的转化、从传统博物馆建筑空间逐步转化成城市博物馆景观空间,这每一种改变都使博物馆朝着功能更广泛、文化价值更明确的方向去发展。

朱老师在讲座中说,这些博物馆的点点滴滴都必将刻在自己的心中,用专业的角度去体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用艺术的方式去传达博物馆所要诉说的一切,用理性的行为去发挥博物馆的最大价值,用发展的眼光去捕捉博物馆的未来,这便是作为建馆者的最大使命。

此次讲座,同学们收获颇丰,对于博物馆有了不一样的认知与见解,并且表示在以后的学习与设计中,会吸收借鉴朱老师的设计理念,将博物馆100计划的初心更好地传承下去。


上一篇:设计艺术学院举办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下一篇:新乡东风鑫达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行到访河南省工业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