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帝舜故里 求得点草成金——探寻学习传统工艺麦秆画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背景之下,麦秆画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工艺艺术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刘丽敏女士是河南省濮阳市麦秆画的开拓者,刘丽敏的巨幅麦杆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19年暑假,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民间艺语 点草成金”团队同学来到了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古城路的刘丽梅麦秆画文化有限公司,探寻麦秆画的历史足迹和当代传承。
《虢国夫人游春图》——刘丽敏麦秆画基地纪念本
刘丽敏女士的弟子告诉我们:一幅麦秆画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
平而不凡,是对它最客观的描述。
可能不了解的人不知道麦秆画的工艺制作的要求有多严苛,一个巴掌大的花鸟图,花的每一瓣花叶,都是工艺人将麦秆一丝丝的剪下并粘贴,一只鸟身上有多少片羽毛?这种近乎是一比一还原的工艺,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无疑是震撼的。
7月4日,该团队来到濮阳市刘丽敏文化有限公司参观,刘丽敏的妹妹刘丽英热情的为其讲述了麦秆画的历史背景及其制作过程。队员们认真听讲,在与刘丽英女士的交谈后,队员们无不为麦秆画制作工序的繁琐而惊叹。7月5日6日,团队成员在刘丽敏麦秆画基地进行了简单的学习和体验,从选材,处理材料到画图修剪形状再到熏烫粘贴,亲身感受了制作麦秆画的复杂过程,不禁对这项艺术更加钦佩。
刘丽英女士教授制作麦秆画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当天,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麦秆画的制作,致敬烈士,致敬先辈们的坚持不懈勇于前进的精神。
团队成员们亲手体验制作的麦秆画
麦秆画传承人刘丽英女士对我们说:“做麦秆画确实苦,不容易。自己一家人就做了这一件事,圆这一个梦,麦秆画就是我的精神家园”她在麦秆画上投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时时刻刻惦记着麦秆画的传承与发展。这种精神让人钦佩不已。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有责任有担当,国家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我们青年人有幸能够接触到麦秆画,就要为她的美好明天而努力,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人的责任,更是每位青年的责任。
本次实践调研活动立足刘丽敏麦秆画保护的实际情况,对麦秆画的制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懂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性,将非遗推进大众视野,积极呼吁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最后,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与刘丽敏文化有限公司在本次实践中进行河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建立长久的联系。
“民间艺语,点草成金”之行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不会停止,对于完成设计的使命不会停止。保护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就是保护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发展一座城市的未来!我们将与刘丽敏麦秆画文化基地保持联系,争取学到更多麦秆画文化,使更多人认识麦秆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语 点草成金团队投稿 唐益品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