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书河图之大美巩义
——青春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在传承
(文/ 高喆 华倩)
为传承河洛文化,弘扬华夏文明。2018年7月11日清晨,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青春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团队赴巩义市开展为期五天的学习考察。此次暑假实践活动内容包括探访康百万庄园、寻找“北宋皇陵”遗迹、学习剪纸文化、观石窟寺探索河洛文化、及游杜甫故里感受人文资源的独特魅力。
巩义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几千年来,河洛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强大的生命力,深厚的发展力,滋润着巩义这块沃土。走进巩义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甚至更远的古老文化,宛若一幅灿烂多彩的画卷,静静地描摹着巩义地域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
以德兴商四百年 “留余”治家十三代
在巩义市康店镇苍翠的邙岭与美丽的洛河掩映中,矗立着一座历经沧桑的古老庄园。她像一座历史博物馆记录着康家创业时的艰辛、如日中天时的辉煌和衰落时的苍凉,记录着兴盛12代、400余年的豫商传奇。7月11日上午巩义之行考察的第一天,走进了这座“豫商家园”康百万庄园,探寻这个家族发家致富之道。
“哇,好多钱,据说清朝时期的河南康百万家族 连慈禧都夸有钱”当团队成员来到康百万庄园的地下钱庄,眼前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让团队成员们惊叹不已。
然而,据导游介绍,庄园真正的宝贝是如今有着全国“十大名匾”之一的“留余匾”,乍看之下,既像一幅展开的书卷,又像一幅飘扬的旗帜,上面写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是康家留给后代的家训,指的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要对百姓行善,报效朝廷。因而,在康家400年的豫商传奇中,“留余”思想始终伴随着康家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毁家纾难;在巨额财富面前,他们心系百姓;在恩怨情仇之时,他们宽容待人。
“康百万庄园依山傍水,极为壮观,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三上成文’和康家的家训了。” 团队成员这样记录自己的感悟“古人用‘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谚语来鞭策自己,康家教育子孙读书求学问,‘三上成文’就是要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略微闲暇时间,哼哼词句,打腹稿,写文章,抓紧时间求读上进。”
就是这个家训,以及在庄园内随处可见的“克慎厥猷”、“疆勉学问”、“致中和”等匾额,时刻提醒着后人,唯有“读书”、“行善”、“谨慎”,才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寻找“北宋皇陵”遗迹
7月12日上午巩义之行考察的第二天开始北宋皇陵的游览,恰逢雨时,也是符合当下观陵时淡淡忧伤的心境。“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七帝八陵的北宋皇陵区虽不在邙山之山,但也不远。伊洛河南,嵩山之北为双阴之地,风水极好。从很狭窄的乡间土路上走过,在一个气象站的院子边,那些守候皇家陵墓的石人石像就静静地站在乡路旁。走近一看才发现,有好几十个精美石刻成行排列,或立在玉米地里,或站在杂草丛中。有几个石人几乎被乱长的野树所淹没,只露出少半截身子。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石兽硕大的身子已沉入土中,地面上只露出背脊和头顶。
下午团队成员们来到巩义市博物馆参观。展馆展的是“巩义市的考古新发现成果展”,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被做工精致考究的唐三彩、白瓷等文物的魅力深深折服,馆藏商代至清代珍宝,感受到了文物的别样魅力。巩义市博物馆展陈文物519件,《洛汭瑰宝》、《唐宋三彩》、《陶瓷精粹》、《石刻艺术》《木雕玉器》、《临时展览》等七个部分共12个展厅。馆藏特色为唐三彩和巩县窑白瓷。团队成员们希望去传播传统文化,通过一件件精良的文物去感受巩义市的文化底蕴,去了解河洛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剪纸,深入了解河洛文化
为考察调研河洛文化,了解更多的河洛人物与文化精髓。7月13日上午队员们联系到了巩义市河洛文化研究协会的工作人员,通过与他们的协商与沟通,共同签订了基地协议,团队成员通过自己的力量去传播河洛文化中的事迹与精神,同时通过学习剪纸去了解河洛文化中的剪纸艺术。通过各方联系,下午团队成员们拜访了巩义市河洛文化协会的王老师,在王老师家中学习了剪纸。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王老师教了团队成员一些剪纸的方法以及花纹图案,团队成员们动手实践体会剪纸的文化魅力,把中国的剪纸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一个千年河洛文化的见证
初夏问河洛,身闲适古寺。从河洛汇流处,溯伊洛河上行五里,背傍北邙,面临伊洛河,屹立着一个千年河洛文化的见证---石窟寺。
跟随历史的脚步,7月14日团队成员到达石窟寺。几经战火和门前洛水的泛滥,寺院的原貌已经不复存在,在这样的黄土山上开窟造像,十分少见,令人叹为观止。进入景区正门看到的大雄宝殿和东西两边厢房属于明清时期的一组建筑。记载着人世间的沧桑变迁,扇扇门窗下,停留岁月的痕迹!
“有些佛像为什么都没有头啊?”
“有的是被破坏了,有的是被运到国外去卖了,过去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强。”
“那好可惜啊。”不禁发出一阵叹息。
团队成员跟随导游的脚步看这些石窟规模大小不一,很多石像不知是自然风化还是人为破坏也都已经残缺不全,一边看一边感慨过去年代的保护不力并谴责肆意毁坏石佛的人。
“好漂亮啊,以前雕刻技术太厉害了”
看到这里团队成员不禁被石匠们的精湛雕刻所折服。经导游介绍,此顶为莲花顶,这个顶是石窟中最早、最完整的一个。莲花为底,观音坐莲。莲花为顶,普照众生。再看,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从石窟寺返程,一路上还在回味这石窟寺的古老韵味。历史留下来的东西,会有一种格外的厚重感,而石窟寺的厚重感尤为深。
一代诗圣再难及,“三吏三别”表诗情。
五天的暑假实践活动接近尾声,团队成员于7月15日上午参观杜甫故里,感受当地的人文资源。走出巩义汽车站,驻足观看,只见贯穿东西的杜甫路,笔直宽敞。对面“诗圣杜甫” 的大型雕塑,矗立在街心花园之中。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南瑶湾村,背依笔架山,是诗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
走进大门,偌大的陵园内似乎看不到一个游客,这让团队成员们感到很疑惑。
“来陵园的人不多,一年门票也就几百块钱。”一个售票老人说。
带着惋惜游览了整个景区,大门笔直通道中央是手拿书卷的诗圣杜甫的雕塑,雕塑两侧是历代著名诗人碑刻。过了雕塑继续前行,青石铺就的石拱桥头打一彩门,上书“才子门”两侧对联:“情深仰止拜诗圣,广纳群贤绘丹青”过了石拱桥前面一个四合院,里面是杜甫诗歌展区。诗歌展区以高科技手段和形象的方式,呈现与解读杜甫诗歌的精华,再现了杜甫诗歌的高度成就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地位的。
文化资源是无价之宝,巩义坐拥丰富的人文资源,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杜甫故里’这张文化名片,让杜甫故里不再那么“冷清。”一方面可以使杜甫文化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巩义的长远发展。
河洛文化的璀璨明珠
7月15日下午,暑假社会实践圆满结束,为期五天的学习考察,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五天的实践考察,学习到很多文化知识,感受到河洛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会继续传承河洛文化,弘扬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