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泥塑笔点睛,声韵传古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来到了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学专业探讨出浚县泥塑更好的发展方向。浚县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亦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六年五月二十日,浚县泥咕咕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团队在抵达的第一天,参观了城西明清时期建筑的古城墙,深入了解了浚县古城的历史。学习了《资治通鉴》中泥咕咕的事件记载,了解泥咕咕历史渊源,对浚县泥塑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我们一起去往大运河,云溪桥等地,体验了这座古城的现代发展。团队每个人都有满满的收获,为接下来深入创新泥塑文化,传承民间艺术奠定基础。
7月3日,团队成员来到憨刀文化创意园。“中国泥塑第一村”杨玘屯,在这片留下黄河胶泥的土地上,祖传手艺的村落里,宋楷战,艺名憨刀,凭着对泥塑的一股热爱,投身到泥塑的世界里,获得了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创办了憨刀文化创意园。我们团队有幸受到憨刀大师的接待,在大师的讲解下,我们对浚县泥塑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认识。随之我们在对创意园匠人的采访中,参观学习了泥咕咕制作流程,深刻领悟了泥塑匠心精神。最后团队在园内进行了精美泥塑作品赏析,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创新想法与憨刀大师的豪迈激情产生共鸣,有幸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共识。
7月4日,告别了憨刀文化创意园,挽起裤腿,走进杨玘屯深处。在这里,大伾山脚下,每个老人几乎都是从小便会捏泥咕咕。或是黑底色上绘有代表富贵吉祥牡丹的神鸟;或是“辈辈封侯”的猴、“官上加官”的鸡、“家畜兴旺”的猪等十二生肖系列;或是表达义气的水浒、三国、瓦岗军等人物形象。我们团队在走街串巷的拜访后,最后停留在了手艺人张国居爷爷的家里。在张爷爷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其捏制泥咕咕的工作间,对纯手工的民间手艺暗生敬意。爷爷奶奶热情地与我们讲述着泥咕咕的年代发展,从道教到庙会、从香客到游客、从谋生到难舍。尽管一切变化无常,可其中不变的仍是古老朴素、逗人喜爱的泥咕咕,是劳动人民寄托着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7月5日,团队成员开始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总结此次活动的收获。希望以此次社会实践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浚县泥咕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帮助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更好的发展。
(泥塑笔点睛,声韵传古今实践团队简报 郭慧萍审稿)